近期,隨著新冠病毒感染的蔓延,身邊人絕大多數都中招了,但是“陽過”到“陽康”的過程中總不是那么順利,有些人會出現一直發燒、咳嗽、胸悶等癥狀,尤其是關注到了網上“白肺”的新聞,糾結需不需要到醫院做個肺部CT?有沒有必要做CT?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來為您解答。
什么是“白肺”
我們的肺是由無數個小的肺泡組成的,正常的肺泡里充滿了空氣,射線穿透下在影像上是黑色的表現,但肺泡里面出現了炎癥感染,有滲出液和炎性細胞的時候,特別是肺泡被這些物質填充的時候,射線就無法穿透,在影像上就表現為白色,當白色的區域在肺里面占據較大面積的時候,俗稱為“白肺”,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肺部的通氣功能,導致呼吸衰竭。
如何避免肺部感染
保持充分休息,給我們的免疫系統恢復的時間;
注意水分、維生素的補充;
避免過度焦慮,心情向陽,有助免疫力提升。
哪些人群需要特意查肺部CT
絕大多數“陽”性患者是輕型或普通型的,可表現為發熱、乏力、咽干、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并無累及肺部,或者即使肺部有一點感染,也會慢慢自愈。因而,無需特別檢查肺部。
但是對于部分患者,特別是有基礎疾病,如老年人,慢阻肺、支氣管疾病、肺癌、心衰、腎衰的患者,要特別小心,可能會出現危重癥,這時候做個肺部CT就非常有必要(引自:上海國際醫學中心 2022年12月28日發表文章)。尤其是伴有以下癥狀:
1.高熱一直不退,比如持續3天,還在38℃以上;
2.感染后咳嗽經過系統治療不見好轉者;
3.呼吸急促,每分鐘大于30次(正常成人,每分鐘呼吸在20次以下);
4.體溫已經正常1--2天,突然又出現了高熱,伴有呼吸急促;
5.精神狀態差,經過一段時間休息不見好轉;
6.血氧飽和度儀監測低于94 。
影像學表現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肺部CT顯示可分為3個階段:
早期肺部CT可發現單發或多發局限性磨玻璃陰影、結節,大部分磨玻璃陰影邊緣不清。
進展期會出現多發病灶,表現與早期癥狀相似,但病灶早期擴大,并出現不同程度實變,伴有反暈征。
重癥期隨病情加重,雙肺呈彌漫性實變,密度不均,斑塊狀磨玻璃陰影擴大,雙肺大部分呈“白肺”表現。
病灶以肺外圍胸膜下為主,以兩肺下葉為著,與胸膜常緊貼,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變多首先侵犯皮層肺組織的細支氣管及肺泡上皮,病灶分布逐步從外周向中央擴展
肺部CT檢查意義
CT檢查是反映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感染狀況的主要方法,在病癥分級與針對性治療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
1.檢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CT檢查雖然征象不具特異性,但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比如早期為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再加上高分辨CT影像能將患者肺部細微病變狀況排查出來,更有助于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對患者展開針對性治療。
2.鑒別部分核酸檢測假陰性
對于部分經核酸檢測出的假陰患者,能夠通過CT影像檢測對其肺部病變狀況加以明確,以及時檢測出感染患者,避免病情延誤和傳染他人。有統計顯示,60 ~93 的病例在初始核酸檢測陽性之前(或同時)具有與新冠病毒感染一致的初始CT陽性表現。
3.反應狀況及具體進展以評估
CT檢查還能對患者感染病癥的反應狀況及具體進展加以評估,比如對比之前的CT影像,發現變化過大,在24~48h以內即出現50 以上的病變進展,說明患者病情已開始轉向重癥乃至于危重癥程度,這時需盡快對患者展開緊急救治。
4.可作為治療療效的輔助評估手段
CT檢查也可作為新冠病毒感染治療療效的輔助評估手段,通過對患者病變部位變化狀況的檢測,對治療方案進行合理調整,同時也能為判斷患者預后提供重要參考。
諸城龍城中醫醫院CT室擁有美國GE高端功能型128層CT--Optima CT660,具備高分辨率、低輻射的優勢,所有檢查均由專業醫師閱片,能精準、及早地發現細微病變,適用于新冠病毒感染人群肺部相關疾病篩查和功能評估。早發現、早干預、早安心,科室人員致力于帶給大家一份新冠感染愈后的肺健康安心保障!
咨詢電話:6071880
|